李居白
微信版第1772期
在历代文学作品中,木瓜出镜率最高的时期当属宋朝。
笔底香:文人雅士,争相题咏“天下宣城花木瓜”,古来一直就是人们对宣木瓜的爱称和美称,因其花果并秀,形、色、香俱佳而享盛名,宋时曾有“一果难求”之俏。
翻阅两宋时期的各种文献典籍,可以发现,关于木瓜的记载可谓遍地都是;而我们在梳理各种文本时,又可发现,各地各类木瓜入诗入文的,又以宣木瓜为最。撇开药典、香经等工具书以及文赋等著作不作统计,仅仅在诗词一类作品中,直接提及宣木瓜的亦有数十首,而其他以海棠、铁脚梨、花木瓜等等别名写入诗词的,加起来就更多了。
大实木瓜熟,压枝常畏风。帖花先漏日,喷露渐成红。(梅尧臣《宣州杂诗二十首》其十一》)
宣城景物今更妍,木瓜如瓠栗如拳。(韩元吉《送许侍郎知宣州》)
硕果园林密,春山雨露濡。木瓜红镂体,银杏绿匀肤。(朱翌《宣城书怀》)
展开剩余82%真是诗海虽广、词山虽密,一路前行时,你只要偶一驻足,便可睹得宣木瓜的芳容。由此可见,宣木瓜在宋朝是有多么受人待见。
眼里香:赏花赏果,色香齐案宋代宣木瓜被文人墨客广为颂扬,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有极高的观赏价值。春来花色艳丽可以欣赏,秋至果香清奇可供揣摩,宣木瓜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世人垂青,常常成为人们庭院栽植的首选;木瓜果更是常作供品和藏品被人珍惜,很多文人雅士常将其置于腰间随带,或陈列文房居室雅品,或摆放于案前观赏把玩。
早在宋朝之前,唐代诗人刘言史就曾作有《看山木瓜花二首》,其一写道:“裛露凝氛紫艳新,千般婉娜不胜春。年年此树花开日,出尽丹阳郭里人。”春日木瓜花开,赏花者倾城而出,“出尽”一词尽现唐时观赏木瓜花的盛大空前。而至宋时,诗人王令更是对木瓜花的奇绝赞不绝口。
簇簇红葩间绿荄,阳和闲暇不须催。天教尔艳呈奇绝,不与夭桃次第开。(王令《木瓜花》)
除了花美,醉得一地春,宣木瓜更以其果形可爱、果色多彩、果香奇异而被人珍爱,备受宋人垂涎。
今代稽山贺季真,前身江左谢宣城。……银杏木瓜分我否,鸳鸯野鸭莫渠惊。玉皇香案方虚伫,看即徵黄侍紫清。(杨万里《送詹进卿大监出宣城》)
杨万里送友人往宣城,心里惦念的不是友情,而是友人所往之地的木瓜,我们从杨诗之中明显能感觉到,当时宣木瓜是有多么出名。
舌尖香:宋人座上客,礼遇如贵宾除了赏玩价值,宣木瓜被宋人看重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多样化的食用价值。
宋时流行食用木瓜,时人接待贵客,木瓜果盘是标配,必不可少。
《武林旧事》记载:绍兴二十一年(1151)十月,宋高宗驾幸宠臣张俊府邸,张俊摆出“供进御筵”,第一道果盘是:“绣花高饤一行八果垒:香圆、真柑、石榴、枨(橙)子、鹅梨、乳梨、榠楂、花木瓜。”这里清清楚楚的写着,当年摆在高宗面前、摞得高高的八盘水果里,有一盘就是“花木瓜”。
除了做待客果品之外,宋时的木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角色:饮品。
古代冷饮业在宋代发展至巅峰,出现了冷饮“专卖店”。《东京梦华录》载,当时除了寻常饮品外,还有冰雪甘草汤、冰雪冷元子、生淹水木瓜等高档特色凉饮。到南宋时,冷饮的品种更加丰富,市面上出售的还有木瓜渴水、木瓜汁。
从北宋的“生淹水木瓜”到南宋的“木瓜渴水”“木瓜汁”,可以想见,木瓜被宋朝诗人追捧自是必然了。
枕边香:伴得佳人睡,熏得梦满帐宋时宣木瓜被诗人捧爱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香料价值。
新鲜的宣木瓜熟透了会有一股奇香,放在衣服柜子里能起到熏香的作用。古时没有今天这样的香水,人们便将宣木瓜晾晒风干后置放于衣柜里面,或许,这才是宣木瓜常被选为贡品的真正原因。
奢靡的熏香之风,让穷苦的士子只能望“香”兴叹。无钱买好香,但又能不失风雅,于是各显神通,读书人脑洞大,方法多。
宣城绣瓜有奇香,偶得并蒂置枕傍。六根互用亦何常,我以鼻嗅代舌尝。(陆游《或遗木瓜有双实者香甚戏作》)
枕畔木瓜香。晓来清兴长。(朱敦儒《菩萨蛮》)
木瓜成了一种熏香的替代品,又以其特殊的香色和药理,拔得头筹,常常成为文人雅士们的首选。
礼盒香:时尚而流行,上佳伴手礼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。”(《诗经·卫风·木瓜》),这是关于木瓜最早的诗歌,也说明了木瓜在很早就被用作信物相互赠送。演化到最后,木瓜已是最高规格的诚信表意,成为人情往来礼盒中最贵重的一种。
红花木瓜银杏园,年年包贡入中原,何如兴贤起邱樊。(方回《送郑君举宣城教谕》)
民间常把木瓜用来馈赠珍贵的客人,用来表示对彼此友情的看重和珍惜。关于木瓜的投报之功用,宋诗中多有吟咏,宣木瓜也是屡屡出镜,苏辙、梅尧臣、杨万里等的诗作中也多有唱和。
“玉案愧无酬锦绣,木瓜却用报琼瑰。”(苏辙《次韵王荐推官见寄》)
“所投同木瓜,欲报无琼璧。”(梅尧臣《玉汝遗橄榄》)
天下宣城花木瓜,日华露液绣成花。何须堠子强呈界,自有琼琚先报衙。(杨万里《野店多买花木瓜》)
(作者系宣州区委宣传部干部,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)
制作:童达清。
发布于:安徽省融正配资-炒股怎样加杠杆-正规的配资-手机上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