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**
1978年8月3日,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手术室里,一台被宣称为“99%成功率”的手术刚刚结束。72岁的罗瑞卿大将躺在病床上,对妻子郝治平说了一句“明天就能下床了”。然而几小时后,这位新中国公安事业的奠基人却因突发心梗离世,留下一个至今令人扼腕的疑问:为什么中国最顶尖的将领,最终将生命托付给了一台海外手术?
****
“去德国,还是留国内?”这个问题在1978年的军委会议上炸开了锅。一边是邓小平力荐的301医院骨科专家卢世壁——他曾成功为叶剑英弟弟完成人工关节置换;另一边是两位德国专家拍胸脯保证:“我们在二战中治过成千上万的伤腿。”罗瑞卿最终选择了德国。没人敢直说的是:当时中国医疗水平在国际上的真实地位,就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,而西方早已是奔跑的成年人。
**发展过程**
郝治平回忆,丈夫做决定那晚像个赌徒:“他说要站起来照顾患癌的我,可我们连北京协和医院的X光机都是苏联老大哥淘汰的。”基层官兵的反映更直接:某野战医院护士曾见过罗瑞卿拄拐视察,他摸着生锈的手术器械苦笑:“这玩意儿给敌人用还差不多。”与此同时,德国医院寄来的宣传册上,锃亮的手术室和全英文的术后康复数据,让301医院的年轻医生们集体沉默了。
****
手术前三个月,事情突然出现转机。卢世壁带着叶道英的康复案例登门,这个能打网球的“活广告”让罗瑞卿动摇了。但德国方面送来一份更诱人的“礼物”——一组二战伤残军人踢足球的照片。卫生部某官员私下嘀咕:“咱们的医生要是敢打包票,何必看洋人脸色?”这话像根刺,扎在当时所有中国医疗从业者心里。
****
7月的科隆机场,罗瑞卿的轮椅刚落地就出了状况。随行翻译后来回忆:“德国医生问病史时,连‘心肌缺血'都要比划半天。”更致命的是8月2日术后当晚,监护仪警报响起时,值班护士竟看不懂德文提示。郝治平赶到时,丈夫的遗体已经盖上了白布——后来尸检显示,如果早三分钟注射肾上腺素,结局可能完全不同。
****
专机接运遗体回京那天,邓小平在雨中站成了雕塑。301医院的走廊里,卢世壁把手术方案摔在桌上:“我们缺的不是技术,是敢担责任的勇气!”而德国院方的道歉信写得耐人寻味:“对于贵国特殊体质考虑不周……”这话像一记耳光,抽醒了中国医疗界:没有自主技术,连命都得交给别人解释。
****
****
当301医院现在用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时,还有人记得40年前那场用命换来的教训吗?是“造不如买”的捷径更聪明,还是像航天人那样咬牙自研更踏实?评论区等你吵翻天。
融正配资-炒股怎样加杠杆-正规的配资-手机上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